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3年第12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评论杂志
2024-0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3年第12期 总第241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  录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2期 


特别策划: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四)


□ 特 稿

8    “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 ·《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新时代文艺院团管理与创作

11    优秀戏曲院团管理经验研讨董 伟  吕育忠  王晓平  谷好好  曾小敏  杨 俊  边点旺久  尚文波39    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  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将中国精神作为文艺创作选题的重中之重‍景小勇


□ 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造

51    与人类学共谋的当代艺术场景展——有关“在传承中创造:造型 · 表演 · 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展”的解析 
方李莉73    中华文明起源考古成果的展览阐释现状与模式初探 毛若寒  陆奕文86    美粹重光:《先秦汉唐画全集》的图档建设及其历史观照 邹 芒
艺界时评
97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考古与历史——读“动为行”与“试的痕迹”

李 镇

108    小剧场戏剧《广陵绝》观察——以传统文化资源的“两创”为焦点 

吕珍珍

观察与思考118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当代艺术叙事的生态转向 

刘心恬

127    生态聆听与生态审美——生态审美范式的音乐学阐释‍

王文卓

139    生态审美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探析 

尹 航

书  评150    艺术符号学的世界视角与中国智慧——评赵毅衡《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
安 静
封面    朱伟油画《雪霁》封二    第10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海报封三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简介‍‍封底    李昱鋆艺术作品《自然之器》



篇目提要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2期  



特别策划

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就文艺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给文艺工作者写信、回信,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深刻阐述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思想、理论资源、导向作用、原则立场、方法运用等方面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艺术评论》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类学术月刊。创刊二十年来,《艺术评论》聚焦古今中外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重大艺术理论问题,坚持学术性、前沿性、导向性、实践性相统一,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开展艺术评论,努力促进艺术实践与理论的深度交融、艺术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创刊二十周年之际,本刊推出“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系列专题,围绕重要议题,刊发相关文章,为加强当代艺术评论,推动当代文艺高峰构筑,促进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刊编辑部


□ 特 稿
“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会议现场▼‍


新时代文艺院团管理与创作

优秀戏曲院团管理经验研讨/董 伟  吕育忠  王晓平  谷好好  曾小敏  杨 俊  边点旺久  尚文波

戏曲院团是戏曲人才荟萃的中心,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基础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的戏曲院团。这些院团在传承经典剧目、培养戏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对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和戏曲人才培养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在这些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戏曲院团在自身艺术传统的积累整合、市场体制机制的探索经营和发展传承的路径拓展等方面呈现出积极主动和丰富多样的实践面貌,相关经验尤其是管理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中国戏曲学会自2019年以来组织开展“中国戏曲学会推荐优秀院团”活动,鼓励、推广戏曲院团在院团建设、剧目创作、艺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以增强戏曲界对于戏曲团队建设的关注与重视。2023年,中国戏曲学会又分别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合作主办了“优秀戏曲院团管理经验专题研讨会”“全国西部地区优秀戏曲院团管理经验专题研讨会”,对戏曲院团现状、管理方法、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试图搭建起院团管理者之间、戏曲实践与理论界之间的交流平台,期待以集体攻关、建设性研讨、标杆引领等方式共同推进中国戏曲事业稳步发展。兹组织部分文稿整理刊发,以期推进戏曲院团管理经验的进一步讨论。
学术主持:王 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将中国精神作为文艺创作选题的重中之重/景小勇
【内容提要】文艺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是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选题体现着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思想内容。中国精神则是文艺创作选题的重中之重。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文艺创作方向体现在表达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现实题材创作这几个方面。文艺创作应从人民生活中获取艺术创作的内容、视角,注重形式、体裁、题材及方法的创新,推进与科技融合创新艺术样态,通过创新传播提升作品影响力来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努力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的前列。

【关  词】中国精神;文艺创作;创作选题;创新表达;文艺院团

▼《将进酒》剧照▼


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造

与人类学共谋的当代艺术场景展——有关“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展”的解析/方李莉
【内容提要】以中国当代陶艺家朱乐耕的“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展”为案例,将其展览的意义和价值放在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语境中加以探讨,理解并总结其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线索中所做的传承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需要讨论的是:此展览是在何种理论的驱动下所做的创作,而这样的作品又何以能与人类学共谋,成为具有人类学意味的当代艺术展?在讨论其对当代艺术理论贡献的同时,也需探讨其对当代艺术人类学理论的贡献。为了说明展览主题,需完整梳理当代艺术走向及其与当代艺术人类学合作的学术脉络和发展历程,将展览嵌入其中加以深入分析,并从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动中,对展览中提出的系列关键性概念如“在传承中创造”“艺术场景”“场景流”“剧场民族志”“镜像世界”“有意味的空间”进行解释。
【关  词】场景艺术;场景流;剧场民族志;镜像世界

▼《花的三重境》 朱乐耕艺术工作室艺术场景作品  2023▼


中华文明起源考古成果的展览阐释现状与模式初探/毛若寒  陆奕文
【内容提要】中华文明起源考古成果是展示中华文明价值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国各类博物馆涌现出多个与中华文明起源考古成果相关的展览。梳理这类展览的进展与现状可知,在博物馆阐释学视角下,这类展览呈现更具价值引导的阐释使命、更具综合性的阐释内涵、更具多元性的阐释手段与更具复杂性的观众认知等阐释特征。结合案例分析,从物的秩序、符号信息、空间意象等方面,可以归纳中华文明起源考古成果的展览阐释模式。而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可为考古成果的博物馆转化与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  词】中华文明起源;博物馆展览;阐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礼记 :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西周列鼎展示 毛若寒摄▼


美粹重光:《先秦汉唐画全集》的图档建设及其历史观照/ 
【内容提要】早期中国画史研究在晚唐时便面临前代真迹大量散失的问题,同时囿于图像复制技术的客观局限,摹本造作存在不可避免的人工瑕疵,可供参照的视觉材料由此亟待补苴。《先秦汉唐画全集》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全球公立机构所收藏战国至唐代绘画的广泛搜集和编辑出版,建立数据准确、信息翔实和图像高清的艺术摄影档案,从而为系统推进早期中国艺术史、文化史研究奠定知识基础。此举凭借数字化摹本的技术优势,既是对前人相关图档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又为机械复制时代光大弘扬“视觉国粹”建构独特的美学灵韵。

【关  词】“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画全集》;图像复制;艺术摄影档案;美粹



艺界时评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考古与历史——读“动为行”与“试的痕迹”/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2023年在杭州举办的展览“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和“试的痕迹——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3—2010年)文献展”的综合述评。从媒体考古学的视角出发,本文将两个展览比喻为两个相互呼应、编织、缠绕、印证的“考古”现场,试图在策展人提供的基本线索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探索之路,通过对两个展览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主题和单元主题,艺术作品和文献的分析,揭示当代艺术与媒体艺术、媒体艺术与艺术教育碰撞产生的多种可能,并提示媒体艺术面向未来、导航未来可以依据的起点和坐标。

【关  词】中国(新)媒体艺术;回顾展;文献展;“动为行”;“试的痕迹”

▼“动为行”展览海报▼


小剧场戏剧《广陵绝》观察——以传统文化资源的“两创”为焦点/吕珍珍
【内容提要】小剧场话剧《广陵绝》展示了当代文艺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索:在准确把握经典作品原初性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气质的普遍性内涵,结合当代语境赋予其时代性内涵,实现价值观系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符号系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对西方文明的吸收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使作品氛围的营造、情感的抒发、观念的传达等都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的特色,保持民族文化的认同。

【关  词】价值观;符号;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陵绝》

▼《广陵绝》剧照▼



观察与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当代艺术叙事的生态转向/刘心恬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叙事迎来生态转向。艺术创作群体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愈发自觉,艺术批评对当代艺术之生态维度的阐释成果逐步增加,生态文明主题策展在国内形成系列与趋势,共同创造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艺术品牌。由之,艺术叙事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近五年来,中国当代生态艺术研究携手生态美学理论,将生态人文关怀作为艺术史叙事的新生长点之一。生态艺术学研究将在艺术史、艺术学理论及艺术批评三大领域,以个案研究、艺术批评及艺术策展为三种叙事方式,完善生态艺术创作、阐释及传播的本土话语体系,为生态共同体的构筑、生态美育的开展、生态社群的建造与生态公民的塑造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关  词】中国式现代化;当代艺术;生态转向;艺术叙事;生态艺术学


生态聆听与生态审美——生态审美范式的音乐学阐释/王文卓
【内容提要】生态聆听是一个有着特定理论内涵的音乐美学概念。以人类的生态运动为背景,在思想内核层面,生态聆听与生态审美紧密关联。探讨生态聆听的具体内涵,可让我们从音乐审美视角看到生态审美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生态审美所强调的生态意识引领审美活动、审美交融等在生态聆听中均有鲜明体现。生态美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对艺术审美问题的关注,探讨生态聆听问题成为贯通生态美学与艺术美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  词】生态聆听;生态审美;生态音乐;音乐美学


生态审美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探析/ 
【内容提要】立足生态审美的视域考察,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以大自然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积极的情感投射,能够引发观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审美体验,从而蕴含着生态审美的意蕴。这一意蕴通过“舞蹈审美—自然审美—生态审美”的逻辑转化过程而生成,并具体体现为强烈的生态审美意识、整体性的生态审美方式与家园意识的表达。这样的考察是一种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研究的崭新探索,有助于发掘其在生态审美层面的新维度,并揭示其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之际的时代意义。

【关  词】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生态美学;生态审美意蕴


书  评

艺术符号学的世界视角与中国智慧——评赵毅衡《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 
【内容提要】赵毅衡的“意义形式论”五书构成了一个宏大的“艺术符号学”体系,回答了在一个“泛艺术”时代,艺术符号学如何实现哲学基础建构、意义生成和动态展开,以及艺术在社会生活中何为的问题。其中《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是一部具有广阔世界视野同时鲜明体现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符号学著作。从世界学术史视野看,这是作者在当代艺术提出诸多艺术哲学难题语境下作为符号学者的深度思考从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百年本土化的进程来看,这部著作融合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是现代符号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对艺术哲学的重塑。此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当代中国艺术符号学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学术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关  词】艺术符号学;世界视角;中国智慧;赵毅衡

▼《艺术符号学 :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书影▼


封二 

第10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海报


封三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简介‍‍


封底 

李昱鋆艺术作品《自然之器》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3年第9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3年第10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3年第11期目录


新媒体编辑:赵金领

审核:蔡郁婉

终审:王瑜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评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